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文化商品與文化遺產專題研究
SPECIAL TOPICS ON CULTURAL COMMODITY AND CULTURAL HERITAGE 
開課學期
98-2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人類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胡家瑜 
課號
Anth8020 
課程識別碼
125 D121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6,7,8(13:20~16:20) 
上課地點
人類309 
備註
本課程中文授課,使用英文教科書。文化人類學次領域
總人數上限:1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982com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將以物質文化的角度切入,重新檢視當代社會生活中具有生活文化意涵的物,如何經歷商品化與遺產化的轉變。過去人類學對於物質文化的定義,主要是放在日常生活脈絡中思考;但是,當代社會許多物質被社會賦予的主要目的,是從社會日常生活脈絡中抽離出來,做為販售的商品,或隔離保護的文化資產。因此,本課程試圖從物的價值和意義的轉換過程,檢視這些物質文化形式、「具體化」的時空關係,生產與再現的文化價值,以及透過物質特性衍生的身體經驗與過去記憶。 

課程目標
商品消費和文化資產是當代最蓬勃發展的社會文化議題之一,本課程主要將涵蓋工藝商品、民族風味餐飲、影音媒體、和物質和非物質文化資產等不同範疇的研究,並且探討殖民力量、資本主義市場、大眾消費、全球化、文化價值、當代認同建構等力量的互動影響關係。一方面希望讓同學從不同角度思考物質的文化意義;另一方面也希望透過這些商品化和資產化的文化物,更進一步瞭解當代社會變遷和文化建構的糾纏力量。 
課程要求
課堂閱讀報告討論:輪流進行指定閱讀文章報告,並發給同學相關內容大綱;每位同學皆需針對文章提出摘要報告。
期中讀書評論:針對自己有興趣的議題,選擇三本書進行讀書評論報告,各約6-8頁(12號字)。
期末發表與書面報告:針對自己有興趣的主題,進行一個小型研究,完成一份期末專題研究報告。約15頁(12號字)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課堂報告與提問 
40% 
 
2. 
期中讀書評論 
30% 
 
3. 
期末報告 
3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3  課程概述 
第2週
3/02  遺產、商品、與文化(I):現代性與全球化 
第3週
3/09  理論與觀點(II):物質資源與具體實踐 
第4週
3/16  理論與觀點(III):認同與記憶 
第5週
3/23  讀書報告(一) 
第6週
3/30  消費取向的研究 
第7週
4/06  春假 
第8週
4/13  跨文化消費:全球化與在地經驗 
第9週
4/20  文化商品?商品文化?臺灣文化遺產商品化調查 
第10週
4/27  食/物的商品化與社會體系或文化經驗的建構 
第11週
5/04  遺產與文化觀光:theory and approach 
第12週
5/11  遺產觀光:案例與區域比較  
第13週
5/18  觀光商品與文化真實性 
第14週
5/25  媒體世界中的文化消費 
第15週
6/01  權力、國族建構與博物館 讀書報告(三) 
第16週
6/08  傳統智慧與文化權利的爭議與矛盾 
第17週
6/15  期末報告